唐朝土地集中

唐朝土地集中

很多朋友对于唐朝土地集中和唐代土地制度的特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两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
  2. 唐末疆域
  3. 唐代土地制度的特征

[One]、两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

〖One〗、司马炎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占田制包括下列内容:

〖Two〗、其一,户调式:凡是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立户的,纳半数。边郡民户的户调,纳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远的纳三分之一。

〖Three〗、其二,农民的占田和课田: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

〖Four〗、其三,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Five〗、荫客制,包含荫亲属及荫客。占田制中即规定官吏可以按照品级的高低荫庇亲属、客户,多者可以至九族,少者可以荫三世,此为荫亲属制。宗室、国宾、先贤后人及士人的子孙待遇相同。官吏还可以荫庇食客及佃客,此为荫客制。

〖Six〗、课田法是西晋时制定的纳税法制,官府按人征收固定的田租。《晋书食货志》:“丁男(16-60岁)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13-15,61-65岁)男半之,女则不课。”课田的田租50亩收租4斛,大抵合每亩8升。边远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3斛,再远的交5斗,叫做“义米”;极远的每人交钱28文,叫做“算钱”。

〖Seven〗、占田制及荫客制使世族占田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并未解决。虽然课田法使地租比曹魏时重一倍,但由于农民由赋税更重的屯田农民构成,所以负担比屯田制稍微减轻。由于被荫庇的农民只需向荫庇者交租即可,国家税收得由其他编民齐户承担,这使更多的农民转荫至大地主名下。

〖Eight〗、由于官吏自身及被荫庇者皆不需向国家赋税,朝廷收入减少。最后由一般齐民编户负担赋税,这使得本身负担不轻的农民纷纷投靠在大地主名下。久之世族掌握了经济特权,与朝廷分庭抗礼,最后朝廷采取检括户籍的方式压抑世族荫客数。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南北朝。

[Two]、唐末疆域

〖One〗、唐朝疆域是指唐朝时期的领土范围和实际控制区域。唐朝疆域面积最大时(不计武周)为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1],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2][3]

〖Two〗、唐朝开国之后逐渐结束了自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局面并统一了全国,唐太宗和唐高宗执政期间不断对突厥、薛延陀、吐谷浑、西域诸国(高昌、龟兹等)等国家作战并消灭了这些政权,由此逐渐控制了漠南、漠北、西域等地区。

〖Three〗、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疆域面积达到最大值。但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复国致使漠北及贝加尔湖等地区复归突厥。[4]695年武则天攻打后突厥,其可汗投降并归属武周,武则天封其为“归国公”,短暂收复后突厥,但不久复叛。[5]

〖Four〗、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内讧削弱了唐朝,公元790年以后西域被吐蕃逐渐攻占。[6]公元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7]唐朝末期疆域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

[Three]、唐代土地制度的特征

〖One〗、均田制是北魏至唐几代政府在不触动原有私有的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

〖Two〗、历代对均田制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但实际实行中始终是容纳了土地私有,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土地,而是将官田分而民用,故有史家评称均田制乃地主经济中的一种折冲。而且均田制实行,先决条件是朝廷需有大量土地掌握在手中。

〖Three〗、北朝时承接了五胡十六国战争频繁造成大量人民丧生,产生大量荒地,令朝廷能利用这些荒地对农民进行授田。但随着经济之壮大,荒地越来越少,朝廷能用来授田的亦逐渐不多,加上朝政的逐渐日趋腐朽黑暗,均田制在武周末年形同虚设,与此非无关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53.com/5vzKQP67Zt.html
上一篇:唐朝图片修复
下一篇:唐朝土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