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吏部名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唐太宗时期的三位名臣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唐太宗时期的三位名臣
〖One〗、魏征和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三位最著名的文臣,其履历如下:
〖Two〗、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曾在隋朝做个小官,后随主官追随李密,归唐之后任太子建成的太子洗马,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任命其为詹事主簿,历任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因直言进谏而名垂青史,名列凌烟阁二〖Fourteen〗、功臣。
〖Three〗、房玄龄(579年—648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李渊在晋阳起兵后,追随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Fourteen〗、功臣。
〖Four〗、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李渊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秦王府从事中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封蔡(莱)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Two]、唐高宗时期的大臣
〖One〗、狄仁杰——神探法官的原型狄仁杰(607—700)(或630—700),字怀英,生肖为虎。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区)人;隋唐武周时的著名宰相,生于公元630年(一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
〖Two〗、姚崇——女皇提拔的年轻人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身于陕县一个武将之家。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州都督。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Three〗、宋璟——以道义服人的宰相宋璟(公元663-737),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景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
[Three]、韩愈怎么当上吏部
〖One〗、韩愈落榜不是因为他写的文章不够好,而是不合当时潮流。当时流行的是讲究声律对仗、却往往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与韩愈推崇的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格格不入,对他“发言真率,无所畏避”的创作风格,一般的考官也难以认同,所以韩愈落榜倒也不足为怪。
〖Two〗、韩愈第四次进士科应试是在亲朋反复劝说下才参加的,上了考场试卷发下来一看,考题是“克制人生,保持宽心”,与上一次的题目差不多。韩愈就把上一次考试时写的文章稍微润色了一下,便急匆匆交卷了。没想到他的运气不错,这次的主考官是陆贽,是一位欣赏古文创作的大文豪。他把韩愈卷子一看,叹服不已,就把韩愈录取了。
〖Three〗、在唐代中了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要真正任职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结果韩愈还是三考三落,直到第四次才考取通过,被安排在国子监任职,后来又当了监察御史,在官场渐露头角!
关于唐朝吏部名人,唐太宗时期的三位名臣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