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陶瓷器的邢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宋代越窑和邢窑怎么称呼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陶瓷器的邢窑和宋代越窑和邢窑怎么称呼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邢窑和越窑的创立时间
〖One〗、邢窑,是一处隋朝-五代时期的窑场,现存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辖内丘、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唐代时为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
〖Two〗、邢窑开创的独特制瓷工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同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Three〗、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三彩的出土使邢窑遗址成为中国第三处烧制唐三彩的窑址,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Four〗、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越州境内,即今浙江省宁绍平原上的绍兴、宁波两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Two]、宋代越窑和邢窑怎么称呼
〖One〗、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
〖Two〗、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市上林湖、上虞区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商周战国秦汉六朝等朝以来,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Three〗、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Three]、邢窑三彩的特点
〖One〗、胎薄釉匀是邢窑唐三彩最主要的特征,胎釉接合紧密,同为低温釉但却少有开片现象,这是区分它与其他窑同类产品的重要因素。邢窑釉色艳丽,交融性、流动感较强;釉面光亮均匀,有玻璃质感。
〖Two〗、邢窑唐三彩不仅釉色绚丽斑斓,而且器型雍容丰腴、大方规整,主要有盘、碗、钵、壶、三足炉、塔式盖罐等。与同时期的白瓷相通相承,工艺精湛,制作精美。邢窑唐三彩不似河南巩县窑、陕西铜川窑,多以实用器为主,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而少有随葬俑类、随葬动物等专用明器。
〖Three〗、少数邢窑唐三彩还带有鲜明的窑口特色,如唐三彩碗。虽与其他三彩一样同施黄、绿、白三色釉,但邢窑三彩以白釉为底,绿釉、黄釉点于底釉之上,并与白釉相互润浸、交融,形成以白为主、黄绿为饰的别具一格的唐三彩。该三彩碗胎质细腻,釉面自然流畅,构思别致。不同于其他三彩的浓重艳丽,邢窑三彩碗清新明丽,让人眼前一亮。唐三彩不仅在国内流行,更是远销海外。印尼海域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就发现了精美的邢窑白釉绿彩制品,胎体坚硬轻薄,造型优美,装饰方法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和“盈”字款白釉绿彩碗。
〖Four〗、除此之外,三彩卧兔枕也是具有邢窑特色的唐三彩之一,其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美,且近来尚未见到其他窑口有相同的器型。兔子圆润肥硕,睁目俯卧于椭圆形座板上,背呈椭圆形枕面,上刻莲花,施蓝、绿、褐三色釉。其中,蓝色釉极为独特与少见,实属难得唐三彩珍品。
〖Five〗、不言而喻,唐三彩是邢窑陶瓷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邢窑是中国唐三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