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宋朝王安石官员品级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宋朝王安石官员品级的知识,包括王安石谥号,王安石为什么谥号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免役法王安石
〖One〗、免役法又称“募役法”,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先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
〖Two〗、宋代职役名目繁多,主要由主户中的上三等户承担,但实施中下等户的稍富裕者无不充役,往往被职役压得倾家荡产,于是形成应役人户千方百计逃避职役,“贫者不敢求富”的反常现象。
〖Three〗、免役法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使民出钱雇役”的改革方案:(一)凡当役人户按户等高低出钱雇役--谓之“免役钱”;(二)凡有产业物力者而不承担职役的人户出钱助役--谓之“助役钱”(三)州县政府所需役钱按雇役多少而定,在此数额以外多征两成(20%)--谓之“免役宽剩钱”
〖Four〗、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王安石急于求成,推行过急,利弊互见,并遭到许多守旧官员反对。
[Two]、王安石谥号,王安石为什么谥号文
〖One〗、我是近来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回答者。
〖Two〗、为了将精确、深入的历史知识传递给广大历史迷,
〖Three〗、以下对王安石的谥号‘文’进行五个方面的分析:
〖Four〗、【1】‘文’在谥法体系中具有怎样特殊的地位?
〖Five〗、【2】‘文正’从什么时候成为最崇高的谥号的?
〖Six〗、【3】议定王安石谥号为‘文’时,朝局背景是怎样的?
〖Seven〗、【4】死后得到‘文’作谥号,王安石是独一无二的吗?
〖Eight〗、【5】后世文集中怎样称呼王安石?‘王文公’很常见吗?
〖Nine〗、古时帝王将相,死后都有谥号:作为对其一生言行的概括、功过的褒贬。
〖Ten〗、皇帝里面,我们熟知的杨广的‘炀’(隋炀帝)、刘彻的‘武’(汉武帝)、司马懿的‘宣’(晋宣帝)——都是谥号。
1〖One〗、PS,司马懿没做过皇帝,但他的孙子司马炎却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1〖Two〗、司马炎即位后把祖父追尊为帝,于是司马懿也就有了帝王谥号。
1〖Three〗、大臣里面,南宋初期的岳武穆(岳飞)、明代初期的徐武宁(徐达)、清代末期的曾文正(曾国藩)——武穆、武宁、文正,也都是谥号。
1〖Four〗、谥号多由当时负责礼仪祭祀方面的官员商定。
1〖Five〗、商议期间,皇帝的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1〖Six〗、议定谥号的借鉴标准除了死者的言行功过,
1〖Seven〗、具体说,是这本书里的一章:《谥法解》。
1〖Eight〗、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字,当它进入谥法体系,
1〖Nine〗、去用以评判一个帝王或名臣的生平时,具有怎样别具一格的独特意涵。
20、这里只给大家罗列一下《逸周书》对‘文’的解释:
2〖One〗、【有人认为,这个谥号是极高的美谥,超越宋代文官极品谥号“文正”】
2〖Two〗、这个所谓的‘有人’,其实是司马光。
2〖Three〗、而司马光评判的是“文正”,而不是“文”。
2〖Four〗、史料原文:“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2〖Five〗、就是说,在文臣能够得到的所有谥号里,‘文正’是崇高的最顶点。
2〖Six〗、其他的,都不能与‘文正’相提并论。
2〖Seven〗、文正不仅仅是【宋代文官极品谥号】,
2〖Eight〗、在此后的古代史中,它一直都是,
2〖Nine〗、而此前,最崇高的谥号是——文贞。
30、因为北宋第四个皇帝的名字叫——赵祯。
3〖One〗、没错,他就是《狸猫换太子》里被换掉的那个太子的原型。
3〖Two〗、一年前颖宝主演的热剧《知否知否》里也有他的很多戏份。
3〖Three〗、那么这个皇帝与‘文正’成为最崇高的谥号的关系是啥子呢?
3〖Four〗、这涉及到谥号之外、中国古代又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避讳。
3〖Five〗、一国范围内,所有臣民都要避皇帝的名讳。
3〖Six〗、否则,当谈到某大臣的谥号时总是说‘贞’(与‘祯’同音)
3〖Seven〗、言来语去之间,你‘贞’过来、我‘贞’过去的,
3〖Eight〗、岂不是在开口闭口直呼皇帝的名字?
3〖Nine〗、为避免犯讳,文贞就被改为文正了。
40、而在赵祯当皇帝之前获得‘文贞’作谥号的,
4〖One〗、通通要在官方记录中修改成‘文正’。
4〖Two〗、举个栗子,赵祯的老爸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
4〖Three〗、兢兢业业辅佐赵恒的宰相王旦,死后所的谥号就是‘文贞’。
4〖Four〗、王旦死于公元1017年,当时是宋真宗天禧二年。
4〖Five〗、4年后赵恒驾崩、赵祯即位:王旦的谥号就得改。
4〖Six〗、王安石死后,他所主持的熙宁变法的成果,一度被全盘否定。
4〖Seven〗、否定他和他身后名山事业的,就是当时掌权的保守派。
4〖Eight〗、这个派系人多势众,这里只和大家提两个。
4〖Nine〗、一个是皇族内部的比较高领袖,当时小皇帝赵煦的奶奶——太皇太后高氏。
50、(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提到,她被称为‘女中尧舜’)
5〖One〗、另一个是朝臣中保守派的大牛、至今无人不知的砸缸小能手——司马光(当然,此时他已垂垂老矣)
5〖Two〗、这两个人联手朝中反对改革的势力,把王安石的施政举措一一废除。
5〖Three〗、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要想为已经去世的王安石求得一个‘美谥’,是不可想象的。
5〖Four〗、等到高氏和司马光双双离世,亲政的赵煦才开始重拾熙宁遗政。
5〖Five〗、这时,王安石昔年的亲密战友、革新派大将章惇执政,与赵煦君臣合力之下,
5〖Six〗、王安石才得到了‘文’的单字作为谥号,并将其灵位放进宋神宗的宗庙内‘配享’。
5〖Seven〗、北宋中后期,两个派系的斗争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人事沉浮。
5〖Eight〗、一方得势之后,总是想在名誉上把对方搞臭。
5〖Nine〗、长期波橘云诡的斗争让分裂变得愈加不可调和。
60、‘元祐党籍碑’后,这种分裂再也没被弥合——直到北宋灭亡。
6〖One〗、获得单字‘文’作谥号的也不止王安石一个人。
6〖Two〗、稍早于王安石的北宋名臣杨亿,死后所得谥号也是‘文’。
6〖Three〗、只要提到杨亿,大多称其为‘杨文公’。
6〖Four〗、杨亿本人的作品也以之命名,如图:
6〖Five〗、按照我阅读古籍的经验,称王安石为‘王文公’的少之又少。
6〖Six〗、印象中甚至只有一则,被记载在蔡绦的《西清诗话》中,给大家看看原文:
6〖Seven〗、元丰间,王文公在金陵,东坡自黄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禅悦。
6〖Eight〗、公叹息语人曰:“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6〖Nine〗、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
70、东坡云:“若‘积李兮滴夜,崇桃兮炫昼’,自屈宋没世,旷千余年,无复离骚句法,乃今见之。”荆公曰:“非子瞻见谀,自负亦如此,然未尝为俗子道也。”
7〖One〗、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故事中提到王安石,最开始称其为‘王文公’,
7〖Two〗、最后却将其称为‘荆公’——‘荆国公’是王安石死后最初所受封赠。
7〖Three〗、就是死后颁给大臣的一种名誉上的‘虚爵’。
7〖Four〗、因为王是江西抚州人,而今天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战国后期楚国疆域内(楚,别名荆)
7〖Five〗、总结,古代典籍中谈到王安石,最常见的称谓就是‘王荆公’,
7〖Six〗、其次是‘王介甫’(王安石,表字介甫)
7〖Seven〗、还有少数称之为‘舒王’或‘王舒王’(这是北宋末期革新派重新掌握大权后为前任领袖争取到的,非常少见。多数宰执死后虚爵都只能到‘公’这一级别)
[Three]、古代文人等级划分
如果按分类,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
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
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如果按科举制度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由大到小排列:庶吉士、进士、贡生、举人、秀才、童生、白身。
〖One〗、庶吉士(shùjíshì),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取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Two〗、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Three〗、贡生: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恩贡,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Four〗、举人: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可方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
〖Five〗、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秀才是一种身份。
〖Six〗、童生:(文童)。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Seven〗、白身: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无官、无爵。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