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王族

唐朝王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王族,以及高句丽王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上古八大皇族介绍
  2. 唐朝时期内卫为何叫君
  3. 高句丽王族

[One]、上古八大皇族介绍

〖One〗、嬴姓,属于上古八大姓之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乃嬴姓赵氏。秦朝建立后,嬴姓也就是成了国姓,太监赵构之所以能够得宠,也与他的身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赵构为秦国宗室远亲,也就是嬴姓家族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共有1万多嬴姓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及山东等省份。

〖Two〗、刘姓,乃汉朝国姓,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曾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姓氏。曾有人这么评价刘姓:“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因各种原因,在北宋的《**姓》一书中,刘姓被排在了252位。现如今,刘姓人口超过七千万,按照人口比例来看,它是我国第四大姓。

〖Three〗、据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曾属于西周的王族。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姓一跃成为国姓,一时间没有其他姓氏能与之相比,在《**姓》中,杨姓排在第十六位。2015年的时候,全国杨姓人口超过4000万,成为第六大姓。

〖Four〗、自古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无疑说明了李姓的影响力。关于李姓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老子。据传,老子的母亲理氏,怀胎81年才生下老子,他一出生就会说话,而且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道:“李就是我的姓。”所以,老子名叫李耳。李姓作为唐朝的国姓,在《**姓》中排在第四位,而如今的李姓,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比较多的姓氏,超过1亿人。

〖Five〗、据说,赵姓为颛顼帝后裔,崛起于春秋晋国。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的一名武将,后来通过黄袍加身登基称帝,赵姓就成了宋朝的国姓。因《**姓》成书于北宋,故将赵姓排在第一位,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现在全国赵姓人口约为2600,为全国第八位大姓。

〖Six〗、最早的朱姓,源于上古时期的朱襄氏,属于炎帝的后裔。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朱姓就成为国姓。另外,除了明朝外,朱姓人还曾建立过一个政权,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Two]、唐朝时期内卫为何叫君

〖One〗、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战国时期,爵位的一种。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Two〗、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比较高统治者。

〖Three〗、父亲的意思。如尊君:你父亲;家君:自己的父亲,同家父。

〖Four〗、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Five〗、夫妇之间的尊称。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战国时,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比较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类似于皇帝封“王”。“君”的爵位在秦之后多只用于女性王族后裔封号了,在朝鲜延续供王室男性封号使用下来。

大家比较熟知的“君”中国的有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等,朝鲜的如“大院君”。

“君”的爵位在秦之后被其他爵位替代了,但仍有少数保留:一是女性爵位,如县君,类比县侯,汉武帝时有修成君金俗,历代王室女性均有县君、乡君、郡君的封号;二是朝鲜封爵,由于朝鲜国王之外不能封王,也不能擅自封公侯,这些都要请示中央朝廷,因此采取了封君的做法,君的封号不比封侯低,也不在、中央朝廷限制之内。

[Three]、高句丽王族

〖One〗、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九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Two〗、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Three〗、高句丽于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后逐步扩张,在六世纪达到鼎盛,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大破隋朝大军,取得隋军携带的巨额物资。贞观十九年至总章元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丽,唐朝在总章元年(668年)攻灭高句丽。

关于唐朝王族,高句丽王族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53.com/BL7HgLO6f8.html
上一篇:唐朝王府宦官
下一篇:唐朝王府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