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朝修史组织架构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新唐书修撰的政治背景,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修史组织架构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One]、新唐书修撰的政治背景
〖One〗、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Fourteen〗、史”之一。
〖Two〗、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
〖Three〗、《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Two]、新唐书介绍
〖One〗、《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Fourteen〗、史”之一。
〖Two〗、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
〖Three〗、《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Three]、关于唐朝前期做文档应该准备什么概括
〖One〗、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文治武功,蔚然可观。常言“盛世修史”,唐代亦不例外。其在档案编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值一述。
〖Two〗、西汉以来,史书多为私家修撰,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陈寿的《三国志》。与此同时,官修史书也开始出现,如东汉之《东观汉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撰虽盛极一时,但国史的修撰工作也一直由秘书省的著作局主持。隋朝建立以后,在秘书省设立史馆,监修国史。开皇十三年(公元539年),隋文帝明令禁止私家修撰国史。从此,国史修撰便完全控制在封建王朝手中。唐武德初年,因隋旧制,史馆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移史馆于门下省。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隶中书省。唐之史馆,较之隋代设置更为完备,选派当时名士充任史馆史官,并由宰相直接负责监修。
〖Three〗、唐代史馆保存有大量的文书档案。唐王朝规定起居注、时政记等皇家记注材料要定期移送史馆,还规定全国各主要官府的文书,都要摘要录送史馆。并制订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颁发全国。明确规定了报送文书的种类、负责报送的部门以及报送的方法。负责报送的部门包括中央三省、各寺、局以及地方州县衙门。而报送的方法大体有定期录报和不定期录报两种。定期录报有“逐月录报”“诸季录报”“逐年录报”。不定期录报有“有即报”、“勘报”、“录考使送”等多种形式。除了依照《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收集各官府的文书材料外,史馆还可以“牒索”。“如史官访知事由,堪入史者,虽不与前件色同,亦任直牒索,承牒之处,即依状勘,并限一月内报。”
〖Four〗、也就是说,只要史馆查知有其它可供修史借鉴的档案材料,可直接向有关部门去牒索取,凡接到“牒索”的部门,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将要求的材料报送史馆。因此,全国大量的文书档案材料都汇聚到了史馆。史馆成为当时最集中、最庞大和收集档案文书比较多的机构,为官修史书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Five〗、在史馆收集到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唐代官修史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二〖Fourteen〗、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都在唐朝的史馆中修成。这些史书在“二〖Fourteen〗、史”中竟占了八史。另外,终唐一代史馆修撰的本朝史书也相当丰富,如纪传体的《唐书》和《国史》,以及编年体的《唐历》与《唐春秋》等。
〖Six〗、实录是前帝崩殂后,继嗣根据起居注、时政记一类史料而敕修的编年体史书。
〖Seven〗、实录的修撰始于齐、梁时期。《隋书.经籍志》杂史类有《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梁武帝事,周兴嗣撰。又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记梁元帝事,梁中书侍郎谢昊撰。又《史通杂说》篇有《梁太清实录》十卷。高似孙《史略》有《六朝实录》一书。这些都是较早的实录,但都已失传。
〖Eight〗、实录容纳的资料非常广泛,除起居注、时政记外,凡诏令章奏,悉得入录。实录虽然属于修撰范围,但主要是档案资料的汇编,是档案编研的一种形式。因为实录是当代人所撰的当代史资料编年,修撰者又都是专职史官,既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接触到大量最原始的重要文献,所以实录所引的资料十分繁富,也较可靠。而且所记内容十分广泛,除皇帝政治活动外,凡有关军国大事,如政治对策、经济措施、各地社会动态等,都有极详细的记录,是国史修撰之前的资料准备,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很值得珍视。
〖Nine〗、唐代是政书体裁的确立时期,其主要成果是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宏篇巨著会通体《通典》与断代体《唐六典》、《唐会要》。
〖Ten〗、《通典》,唐杜佑撰,是一部典章制度专史。所记上起传说中的唐虞到唐肃宗、唐代宗时,有的地方以附注形式记载了代宗、德宗时的改革制度。全书共二百卷,以事类为中心,以时间为先后编次,内容以专题分为八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门之下又分子目。全书取材严谨,脉络清晰,分类编述,条贯古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通典》的史料来源,唐以前的主要是把纪传体正史的“书”、“志”进行系统编纂,兼采其它史书及经、子、文集中的有关资料。唐代的则主要是取自实录、国史及政府档案。《通典》为我国典志体史书开创了先例,为史学编纂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体,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领域。
1〖One〗、《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修撰。由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主持,徐坚、韦述等十余人编修,最后再由李林甫修订补注。因系玄宗敕撰,故题为唐玄宗撰。此书记叙唐代官制,注文则叙及历代沿革。依据为当时的官府原始档案,特别是有关政典、制度方面的档案,因此该书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关于当时典章制度方面的宝贵材料,史料价值较高。两《唐书》之《职官志》皆以之为依据。
1〖Two〗、《唐会要》。会要为断代体政书,源于《唐六典》。会要始创于唐德宗时的苏冕。他以《唐六典》和《大唐开元礼》等为蓝本,编撰唐高宗至唐德宗九朝政治、经济、军事、刑法、职官、天文、地理、文化等沿革典制,编成会要四十卷,首创会要体。宣宗时,命崔铉等续修德宗以来会要四十卷,成《唐会要》八十卷。今本《唐会要》是宋代王溥根据官修《唐会要》经掇编宣宗以后事迹而成,计一百卷。《唐会要》成书在两《唐书》之前,保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1〖Three〗、地方志的修撰,始于隋代。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开始了全国性区域志的编纂,据《隋书.经籍志》载,隋炀帝时“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域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记》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唐朝贞观时,由魏王李泰组织,萧德言等编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段公路撰《北户录》三卷,贾耽撰写了《贞元十道录》,李吉甫纂修了《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近来留存下来的只有《元和郡县图志》,该书以唐玄宗元和年间诸道所属47镇为篇,记述了诸镇所属州县的历史、地理沿革、户籍财赋、名胜山川等内容。原书每篇之首均有地图,共47幅,因而称之为“图志”,但至北宋时,地图已亡佚,书志部分也有缺失,一般就以《元和郡县志》称之。此书是流传至今最早而又较完善的地方总志。这些地方志主要是依据档案资料编写而成,因此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
1〖Four〗、综上所述,唐代在档案编研方面,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从修撰前代史、当代史,到记述典章制度,以至汇录风土人情,无一不汲取档案的内容。其档案编研,继往开来,在档案编研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了,关于唐朝修史组织架构和新唐书修撰的政治背景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