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宋朝茶之雅事,以及宋代的点茶有哪些步骤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茶的起源
〖One〗、关于茶的确切起源,众说纷纭,无从查考。不过大多数看法倾向于神农氏。
〖Two〗、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中也说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茶解之。”(真是太难为神农氏了)真乃神药也!
〖Three〗、可见,茶最早是作为一种药材出现的。
〖Four〗、到了东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了,不过那时候茶是用来吃的,有的直接嚼叶子吃,有的将茶叶放进汤里,还有的直接煮把茶叶放粥里,做成“茶叶粥”。直到现在,我们还有类似的做法,比如煮茶叶蛋,煮茶香鸡等,只不过不再吃茶叶了。
〖Five〗、秦朝时,人们不再单一地吃茶,而是逐渐当饮品来喝,同时依然拿来做药用。
〖Six〗、两汉时期,制茶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出现更易运输的茶饼。成都成为了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时期的华佗明确提出茶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之效,经常安利给朋友们。
〖Seven〗、此物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实在是外出旅行,居家必备之佳品,老哥要不要试试?
〖Eight〗、唐朝时,茶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高层人士中。将喝茶上升到艺术层面的,当仁不让地要归功于“茶圣”陆羽。
〖Nine〗、中唐以前,人们喝茶的时候还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
〖Ten〗、傲娇的陆羽非常瞧不上这种喝茶方式,曾直言“斯沟渠间弃水耳”——这简直是臭水沟里的废水。
1〖One〗、他将这些调味料全都舍弃,只保留了盐来调味。
1〖Two〗、唐代这样的喝茶方法,叫做“煎茶”:
1〖Three〗、先将饼茶碾成粉末,置于锅中煎煮,而后再加盐调味,以去除苦味。煎好的茶用长匙舀至面前的小茶碗中饮用。
1〖Four〗、唐代茶具(点击可查看大图)将茶放于茶鍑中煎煮,茶鍑架在交床上风炉至于交床下加热茶鍑底
1〖Five〗、“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人均GPD很高,生活水平领先世界。有钱有闲,人们对茶的研究也更为深入,茶饼在宋朝极为流行。
1〖Six〗、茶饼有多贵呢?在宋代,一饼茶值二两黄金。在茶饼中,龙凤团茶可以说是茶中的LV,妥妥的奢侈品,每一团具有龙凤纹饰的茶饼可值数十万钱。
1〖Seven〗、而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的玩法也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斗蛐蛐,斗狗,然而这些活动在宋朝人看来太LOW了,他们玩的是“斗茶”,认为这才是文人雅趣,而斗茶和“品香、插花、挂画”并称为“四大雅事”。
1〖Eight〗、斗一波,来不来?斗就斗,谁怕谁!
1〖Nine〗、点茶就是用小勺将茶末分到几个茶碗里,冲入滚水,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搅动茶汤,使之产生茶沫,乃至咬盏挂杯,幻化出花草虫鱼之类现象。
20、点茶完毕,下面就是“斗茶”了。
2〖One〗、斗茶,一看颜色,汤色纯白如乳胜出,青白、黄白、灰白为负;、二看汤花,汤花匀细,久聚不散,紧咬盏沿,没有水痕,叫做“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2〖Two〗、点茶技法后来被日本僧人南浦昭明传至日本,后发展成了抹茶道,成为了日本文化一个重要标签。
2〖Three〗、在中国文化史上,唐诗宋词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高峰,茶文化也形成了两座巅峰。
2〖Four〗、开始制作散茶,并且在制作工艺上有所转变,重炒制。
2〖Five〗、明朝时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散茶逐渐成为主流。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2〖Six〗、你们能喝上绿茶红茶乌龙茶,都得感谢我!
2〖Seven〗、散茶风行民间,喝茶方式也变得更简单:直接用沸水冲泡,这一饮茶的方式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2〖Eight〗、清代不仅出现了如今我们喝到的大多数茶类,更有很多爱喝茶的皇帝。
2〖Nine〗、其中以乾隆为代表,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
30、同时,茶具也进行了简化,这样也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清朝盖碗的流行,就和爱茶的乾隆皇帝密不可分。
[Two]、宋代的点茶有哪些步骤
〖One〗、总体可以分为八个:碎茶、碾茶、羅茶、茶末置盒、撮末于盏、点茶(煮汤入茶)、搅拌茶末、置茶托。
〖Two〗、碎茶:从茶培笼里取出茶饼,再用茶槌捣成小块。
〖Three〗、碾茶:将小茶块置于茶磨中,再将茶碾成粉末
〖Four〗、羅茶:将茶末再过一遍筛,保证均匀并祛除杂质
〖Five〗、茶末置盒:将筛好的茶末倒入茶盒中
〖Six〗、点茶:点茶的程序虽然只有注水和搅拌茶末两个动作,但宋徽宗却将其细致地归结成了“七汤点茶”。
〖Seven〗、搅拌茶末: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
〖Eight〗、在“七汤”之前先要“调膏”,“量茶受汤,调如融胶”。即根据茶量注入适量的开水,将茶膏调得像融胶那样,有一定的浓度和黏度。
〖Nine〗、七汤点茶:第一次注水要环绕茶盏壁,不让水浸入茶膏。先搅动茶膏,渐渐增加点击和拂弄,手轻而茶筅用力,手指和手腕一起环绕回旋,茶汤上下透彻,表面就如同点点星辰和皎皎明月,生出明亮鲜明的沫饽。
〖Ten〗、第二到六次注水,动作看起来颇为相似,实则全然不同,每一次的注入点、注水量和击拂转动的力道都各有讲究。
1〖One〗、第七次注水,重点看茶汤的轻清重浊和汤花的稀稠疏密,适可而止。
1〖Two〗、乳雾汹涌,溢盏而,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1〖Three〗、置茶托:汤花呈现出美丽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
1〖Four〗、至此,一套完整的“点茶”就算结束了,宋人雅致,点茶也被认为是当时的日常四大雅事之一。
[Three]、古人前十雅趣
1.焚香:焚香的好处极多,可以平静内心,可以修身养性,又能安神开悟,最适合冥思时使用。文人墨客喜爱焚香的极多,比如苏东坡本人就极爱焚香,而他的学生黄庭坚,更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焚香癖”,没事的时候,最爱抱个小香炉,焚上一段名香,静坐在斗室之中。一香一冥想,静坐到饭中,足矣!
2.对弈:纵横十九道,迷煞古往今来多少人。古人时常下棋,这个棋自然是围棋。围棋一道,既能考验人的全局能力,又能就其中的得失而有所感悟,确实是放松的好法子,找上好友“手谈”一局,当真是乐事。但下棋最难的是观棋,观棋最难的是做到“不语”,自己心中雪亮,无奈不能提点下棋之人,那份难受,仿佛嗓子被羽毛搔到了似的。
3.品茗: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一句话便道出了品茶要平静心静,消除杂念,才能将茶味发挥的入味三分。中国品茶,讲究文化,最看重的是一个“品”字,如何品茶,自有妙门。但茶不分贵贱,大富大贵品有味道,小民小商品亦有乐趣。
4.听雨:小楼一夜听春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下雨天睡觉是最舒服的时候,听着窗外的雨声点点,那份心情足可浮三大白。古人听雨,现代人也能听雨,只要心境相通,听雨依然是雅事。
5.赏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着漫天飞白,躲在暖烘烘的房间里,那种感觉不要太美!或者在大雪初霁的早晨,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脚印,一眼望去,全是洁白一片,最喜“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6.候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句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笔下的明月,和恋人一样,是值得相侯的,那种美,美的令人心醉。现在偶尔抬头看看月亮,也让人觉得心中安宁。
7.酌酒:正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人自来重视酒文化,古人饮酒,是浪漫的,是自由的。正如那个仿佛遗世而独立的庄周,宁可做蜷伏在池塘烂泥中的自由的乌龟,也不愿做任人都可以骑打控制的千里马。
8.莳花:俗云,居宅没有花草,主人庸俗易老。一句话便道出了摆弄花草的好处。莳花弄草,不仅能够绿化家居,而且可以放松心情,看着自己侍弄的花草一点点长大开花,那份乐趣也是无穷的。宋代诗人林和靖,一生不仕,无妻无子,只在自己的住所周围种满了梅花,人称“梅妻鹤子”,我们做不到林和靖的洒脱,却能够买上几盆绿色,听花草打开慵懒空气的声音。
9.寻幽:大自然永远是美的,试想一个闲暇的周末,一大早醒来,拿着背包,忘记烦恼和工作,忘记一切烦心事,呼吸着新鲜空气,去寻找大自然的味道。看到朝阳初生的艳艳,享受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10.抚琴:正所谓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代这个纷扰的世界,如果能静下心来倾听一下琴声,亦或是自己亲弹一曲,那份乐趣,当真妙不可言!大文学家、大诗人陶渊明,虽然不会抚琴,但却在房中放着一把琴,闲来无事也要触摸一下,听一听琴弦发出的声音,便能让人心静,极好。
关于宋朝茶之雅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