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朝宰相韩遂和三国名相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三国名相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人们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还是相当推崇。乃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Fourteen〗、,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蜀汉时期只有诸葛亮一位丞相,刘禅时期没有设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后为会稽郡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Fourteen〗、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又都督西陵。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步骘去世。
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Two]、三国三大名相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人们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还是相当推崇。乃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Fourteen〗、,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蜀汉时期只有诸葛亮一位丞相,刘禅时期没有设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后为会稽郡丞,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Fourteen〗、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又都督西陵。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步骘去世。
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关于唐朝宰相韩遂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