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诗人咏雪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岑参 咏雪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诗人咏雪和岑参 咏雪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韩愈 咏雪
〖One〗、《春雪》,便是一首很经典的咏雪诗。它出自于唐代诗人韩愈之手,是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公元815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年二月,时任史馆修撰、知制诰的韩愈,在长安迎来了一场春雪,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与一般咏雪诗写雪的冰清玉洁,所不同的是,韩愈这首诗突出的是雪“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
〖Two〗、而从诗题“春雪”来看,除了“雪”,它还有一个“春”字,说明这首诗中少不了对春色的描写。但对于二月的长安来说,除了诗中提到的小草新芽外,是见不到其他春色的。它不似南方的二月,已是花草芳菲。所以韩愈在这首诗中,便用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将雪比作花,装点了二月,增添了春色。短短4句,可以说是美到令人心醉。
〖Three〗、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Four〗、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Five〗、首先,诗的前两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意思是说,到了新年我都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初的时候,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它和“二月”同是表示日期的词,主要为了强调在这个时间段里,韩愈对春色的期盼和焦急等待之情。
〖Six〗、而一个“惊”字,无疑将韩愈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了春色后的惊喜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惊”字除了这层含义外,它还有惊讶之意。即到了二月,长安才只能看到小草的新芽。这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无疑是来得太迟了,且仍然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
〖Seven〗、于是韩愈便突发奇想,写出了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漫天飞舞的白雪,想必也是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白雪才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韩愈却反过来说白雪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而“故穿庭树作飞花”,无疑意趣横生。
〖Eight〗、此外,这里还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即把春雪比作人,使其有了和韩愈一样的美好愿望与灵性。于是春雪便善解人意的,装点成最为特殊的春色,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这是拟人手法的妙处,更是韩愈于常景中翻出新意,独具风采的一笔。细细品味,其意境是何其优美,读来不禁美到令人心醉。
〖Nine〗、综观韩愈的这首诗,从写景来看,它在大自然还没有春色的时候,幻化出一片新奇的春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从写情来看,既有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又有见到新奇春色后的欣喜。而这一切离不开雪“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
[Two]、咏雪三绝是哪三首诗
清代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中说咏雪诗有三绝,分别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唐代诗人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以及唐代诗人祖咏的“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Three]、岑参 咏雪
〖One〗、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送别诗。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Two〗、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Three〗、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Four〗、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Five〗、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Six〗、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Seven〗、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Eight〗、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Nine〗、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Ten〗、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One〗、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Two〗、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1〖Three〗、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1〖Four〗、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1〖Five〗、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1〖Six〗、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1〖Seven〗、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1〖Eight〗、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1〖Nine〗、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20、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2〖One〗、岑参(岑嘉州,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Two〗、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2〖Three〗、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Four〗、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