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院长](/pic/宋朝的院长.jpg)
很多朋友对于宋朝的院长和为什么宋江称戴宗为戴院长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宋朝枢密院的主要职能
〖One〗、宋朝枢密院是军队的比较高指挥机构,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等都是枢密院的职责,同时也领导兵部的工作。
〖Two〗、宋朝为了加强皇权,设枢密使以削弱军权。
〖Three〗、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比较高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怕武官夺权,所以宋一直重文轻武,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使二者相互牵制。
〖Four〗、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比较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
〖Five〗、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Six〗、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
〖Seven〗、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
〖Eight〗、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Nine〗、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Two]、北宋文塔坛四大家
〖One〗、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Fourteen〗、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Two〗、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Three〗、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Four〗、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Five〗、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Six〗、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Three]、为什么宋江称戴宗为戴院长
宋代枢密院是宰辅机构的组成部分,枢密院正副长官与副宰相一起并称“执政”。枢密院分掌军政,与中书对称“二府”。“枢密之任,秉国大权。……本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势均中书,号称两府。”(《长编》卷124)但他们的职权不是一成不变的,中书与枢密院之间职权相互纠缠,这是造成宋代相权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所以又叫戴院长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的院长和为什么宋江称戴宗为戴院长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