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设立知州](/pic/宋朝设立知州.jpg)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宋朝设立知州的问题,以及和大宋通判,知州,大理寺中承都是几品官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北宋机构设置方法
北宋主要中央机构沿袭唐制﹐分为六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计省)、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四院(枢密院、宣徽院、翰林学士院、諌院)、一台(御史台)、九寺(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六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司天监)、一司(殿前司)、一军(侍卫亲军).
[Two]、大宋通判,知州,大理寺中承都是几品官
〖One〗、宋朝的官制非常复杂、非常混乱。理论上,一个品级只有八品、七品、六品的中下层官员,和品级为一品、二品、三品的高层官员,都可以被任命为知州、通判、大理寺中承
〖Two〗、。事实也是如此,拿知州举例,宋代的知州,从九品官到一品官都有。所以,你问宋朝的知州究竟是几品官,答案只能是:不管是几品官,都可以充当知州。这是宋朝知府与明清知府的一大不同之处。不过,你得承认,它非常灵活,一个七八品小官,只要有能力,便可以委任为知州;一个一二品执政大员,如果下野,也可以外派为知州。能上能下。
[Three]、宋朝如何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
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分权的官员是通判;原因是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担往各地州宜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粮力过天难以控制,实施三军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自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关于宋朝设立知州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