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游牧国家和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游牧国家以及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唐朝的羁縻州是怎么回事
〖One〗、羁字原义,为马络头;縻字原义为牛靷。羁縻,喻牵制联系之意,藉以形容天子与边疆四裔之关系,羁縻不绝。
〖Two〗、我国于边疆设羁縻州,开始于唐。盖因唐之先世,生活早已胡化,而唐高祖、唐太宗父子,俱胸襟豁达宽仁,对于过去中国的夷夏观念极为淡薄,对于边疆四裔,都爱之一如华夏,待以恩德。
〖Three〗、高祖武德初,临涂羌内附,置临涂等三县。牂牱首领谢龙羽内附,以其地置牂州,是为广设羁縻州之张本。太宗贞观三年(公元六二九),党项羌酋长细封步赖臣服,任之为轨州刺史。贞观四年,唐将李靖平东突厥,俘颉利可汗,以其地分置定襄都督府,领德州、执失川、苏农州、拔延州等四州;云中都督府,领舍利州、阿史那州、绰州、思壁川、白登州等五州。
〖Four〗、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是为唐大量设羁縻州之开始。
〖Five〗、嗣后征服吐谷浑、党项、焉耆、龟兹、于阗等诸国,羁縻州续有增置。亦有不曾用兵,外族仰慕天可汗(唐太宗于贞观四年被四夷君长拥戴为天可汗)的威德,自动请愿内附的,唐亦从其愿望,分别置羁縻州。
〖Six〗、大致大者为都督府,小者为州(间有特小不称州而称县者),州属于都督府,都督府属于都护府,都护府属于边疆的道。例如在西域的诸羁縻州属于陇右道,在东北诸羁縻州属于河北道。都督府设都督,州设刺史,皆由当地首领充任,得以世袭,虽贡赋版籍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着于令式。
〖Seven〗、历高宗至玄宗,羁縻州时有增置,计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的,有二十九府、九十州。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道的有〖Fourteen〗、府、四十六州。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道的,有五十一府、一百九十八州。
〖Eight〗、羌、蛮隶创南道的,有二百六十一州。蛮隶江南道的,有五十一州,隶岭南道的有九十三州。又有党项二〖Fourteen〗、州,其隶属不详。总计有府州八百五十六。
〖Nine〗、元代于边远之处,设宣抚、安抚等官,以抚辑诸蛮,是为土司,而羁縻州之名,不着于世。明代于湖广、川滇、贵州、甘肃等处,凡羌、番、苗、猺聚居之地,皆设土官,世掌之。
〖Ten〗、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及指挥使司,与千户、百户等武职。皆许土人世袭,统谓之土官。清初,仍袭明制,及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清政府用云贵总督鄂尔泰之议,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改派流官。从此两湖土司,大致绝迹,但黔、桂一带苗、猺区内,仍有土官存在。
1〖One〗、羁縻州制度的创立及其设置的地区
1〖Two〗、隋唐两代,周边各族种类既多,分布地区亦广。各族情况不尽相同,其所设施,亦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大抵以游牧为生涯的民族,皆随畜迁徙,居处靡常。有的虽有城郭庐舍,也往往未能经常居处,与以农耕为生涯的民族迥异。
1〖Three〗、这些以游牧为生涯的民族也曾分部落治理其疆土。如突厥就有别部,契丹分其国人为八部,靺鞨亦有数十部。由于没有固定的住处,因而难于备悉其中的具体区分。
1〖Four〗、唐时,这些从事游牧生涯的民族在内降之后,唐朝就按照内地久己通行的制度,在它们的疆土上设置州县,并设置都督府以统辖所设的州县。
1〖Five〗、当时在回(回)纥的土地上曾设置过六府七州,在党项的土地上曾设置过四州,都是具体的例证。这样设置的都督府和州县,一般都用本部落的人为都督、刺史、县令,这是和内地的州县不相同的,为了互相区别,这样的设置一般称为羁縻州。这是唐代特有的制度。
1〖Six〗、《新庸书?地理志》论羁縻州的设置,谓始于太宗平突厥之时。
1〖Seven〗、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破灭,唐因分其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统之。可是在《地理志》中就有不同的记载。《地理志》中所载的以奚族土地所建的羁縻州中有鲜州和崇州,以契丹土地所建的羁縻州中有威州和慎州,皆谓在武德时就已经建立。并谓鲜州和崇州乃是由饶乐都督府析置的。
1〖Eight〗、而饶乐部督府始置于唐初,中间曾经废止过,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复置。如所言无讹,则羁縻州制度自唐初即已有之。核实而论,若追溯其渊源,还应上及隋时。唐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宜宾)所属的“诸蛮州”中,就有昆州、协州和曲州。这三州都是隋时所置,隋未乱离时废除,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开南中复置。
1〖Nine〗、可能当时尚无此羁縻州的名称,故不为人听重视。
20、按照唐时的规定,羁縻州制度有都督府和州县的不同等级。都督府有领州的,也有不领州的。州也有领县和不领县的分别。这都是斟酌当地具体情形而有增损的。都督、刺史、县令不仅以其本部落人为之,而且皆可以世袭。
2〖One〗、举凡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岭南诸道皆有羁縻州。关内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诸部设立的,分隶于单于、安北二都护府和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北)、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四都督府。
2〖Two〗、河北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的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诸部设立的,分隶于安东部护府和营(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幽(治所在今北京)二州都督府,陇右道的羁縻州是以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的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吐火罗等十六国设立的,分隶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和凉(治所在今甘肃武威)、秦(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临(治所在今甘肃临洮)、洮(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四州都督府。
2〖Three〗、剑南道的羁縻州是以羌、蛮诸部设立的,分隶于松(治所在今四川松潘)、茂(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嶲(治所在今四川西昌)、雅(治所在今四川雅安)、黎(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戎(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姚(治所在今云南姚安)、泸(治所在今四川泸州)诸州都督府。
2〖Four〗、江南道的羁縻州是以蛮部设立的,皆隶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都督府。岭南道的羁縻州也是以蛮部设立的,分隶于安南部护府和桂(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邕(治听在今广西南宁)、峰(治所在今越南越池东南红河之南)三州都督府。
2〖Five〗、应该指出,这些羁縻州最初都是设立在周边各民族的疆上上。
2〖Six〗、如分回纥所置的瀚海、燕然、金徽、幽陵、龟林、卢山六府,即分别设于回纥、多览、仆骨、拔野古、同罗、思结诸部。可是到后来有很多的羁縻州竟然侨置在唐朝的版图中,贞观初年为突厥诸部所置的定襄和云中两都督府,后来就分别侨置于宁朔县和朔方郡。宁朔县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当时属于夏州,而朔方郡就是夏州。
2〖Seven〗、这仅是当时侨置羁縻州的一例,当时像这样的侨置实甚繁多,殆不胜枚举。这显示着唐代的力量己难以控制有关民族的疆土,至于西域吐火罗等十六国所置的羁縻州,则已随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的失陷和陇右交通的阻塞,而无由闻问。当时未在吐蕃境内设置羁縻州。对于吐蕃的疆域及其间的区划,唐人亦鲜有记载,详情无由知悉。
[Two]、北方游牧民族指的是哪五个
〖One〗、匈奴是亚洲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存在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统治领域约略在现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亚与中国北部地区。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Two〗、因此匈奴存在时期主要对应的是秦汉两朝。
〖Three〗、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和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为挛鞮氏,其领袖称单于,其下辖各王,统领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学界中有许多关于部落国家的假设,但是因为他们留到后世的资料并不多,而且关于保留到今天的资料,因为只有汉族才具有庞大的官僚系统保存纪录,所以主要都是透过另一视角的汉族历史学者撰写的文献,因此匈奴具体的体制在学界中仍然存在争议。
〖Four〗、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居住在中国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可能在商代初年便存在,到秦末汉初时被匈奴灭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与汉族、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四大民族。在东汉时,东胡分裂为鲜卑与乌桓,学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今蒙古族与满族可能与东胡有关。
〖Five〗、鲜卑(拼音:xiānbēi),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东胡(一说山戎)或称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今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2世纪时鲜卑国占据匈奴国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蕃所灭。
〖Six〗、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皇芮,古代游牧民族,先祖为东胡,中世纪原是附属于鲜卑拓跋部的一个民族。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国自蒙古高原崛起后,柔然分裂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韦,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迁成为欧洲所说的阿瓦尔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柔然曾向南齐自称为“漠”。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Seven〗、突厥是原先在柔然统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于552年在中国以北地区建立的古代汗国,一度控制漠北、中亚等柔然故地。后分裂成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7世纪时先后为唐朝所灭。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参见唐灭东、西突厥之战)。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最后在745年,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回鹘)。
〖Eight〗、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塔塔尔人)、雅库特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
〖Nine〗、回鹘(拼音:huíhú),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其先祖为匈奴。原是由韦组与乌揭(乌古斯人)组成的联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Ten〗、回鹘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回鹘人对于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回鹘因历史的关系一度与唐朝的关系友好,不像其他游牧部落建立的政权都要对中国进行侵扰与掠夺。756年,唐朝敦煌王李承采纳毗伽公主(回纥英武可汗女,药罗葛氏)为妃。回纥曾经三次向唐朝和亲,希望李唐皇室远嫁公主给回纥为妻,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宁国公主嫁葛勒可汗为可敦,葛勒可汗死,宁国公主返回唐朝,荣王女嫁英武可汗为可敦,被称为小宁国公主。另二次是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嫁咸安公主、唐宪宗时期嫁太和公主。
1〖One〗、契丹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另一个说法则认为契丹源自宇文部鲜卑。契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辽朝(916-1125)。
1〖Two〗、契丹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而近来居住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认定为契丹人直系后裔,部分吉尔吉斯人也和契丹有基因上的联系或为直系后裔。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在中亚,哈萨克人的中玉兹乃蛮部有契丹遗民,吉尔吉斯人也有契丹(哈剌契丹)部落;在北高加索的诺盖人和乌拉尔山一带的巴什基尔人中也融入了契丹人,在钦察部中契丹钦察与托里钦察是契丹与当地人的后裔。
1〖Three〗、蒙古即蒙古帝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全球帝国,也是历史上邻接版图最辽阔的国家。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的约2400万平方公里。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1〖Four〗、蒙古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1〖Five〗、鞑靼(拼音:dádá)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自中国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历史上“鞑靼”最早见于唐朝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指的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操突厥语族的塔塔尔部,是室韦部柔然大檀可汗后裔及部民与白种人融合而来。
1〖Six〗、鞑靼是明朝对北元灭亡后,由也速迭儿开始,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的泛称,也称蒙古本部,与西部蒙古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喀喇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鞑靼是明朝所称,实际上是蒙古部落。鞑靼原指古代原位在蒙古东部的的蒙古与突厥混合蒙古语族部落,五代十国时鞑靼人取代突厥语族部落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鞑靼一名也渐演变为对蒙古高原各部(包括非蒙古语族部落)的泛称。鞑靼最后被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所击败,鞑靼因此变成蒙古的附属部落。在宋朝时因痛恨游牧民族的关系,鞑靼开始用变成带有强烈歧视色彩,所有游牧民族一律称鞑靼。虽然元代文献中一般都用“蒙古”这一族名,但民间汉文却仍习惯地称他们为鞑靼,一些汉译蒙文文献亦以“鞑靼”译写原文中的蒙古。以至于鞑靼一名变成汉人对蒙古族的俗称。而跟突厥有关联的吉尔吉斯部鞑靼首领鬼力赤弑蒙古可汗坤帖木儿自立又去大元国号,所以发生了明朝把蒙古改称为鞑靼,鞑靼之称自始而来。
1〖Seven〗、女真(拼音:Nǚzhēn),一般认为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时期称靺鞨(拼音:mòhé),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开始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仍称为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野人女真部分南迁长白山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即野人女真)、扈伦(即海西女真)四大部分。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族名改为满洲,即今日中国大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
1〖Eight〗、11世纪时,女真向辽称臣,辽将南部包含灭渤海国后强制迁移至辽东归入女真的以粟末靺鞨为主的渤海人在内,较为强大的部众编入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称这些人为“熟女真”。另一部分以黑水靺鞨为主的,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不编入辽籍的这些人就是“生女真”。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1〖Nine〗、严格意义来说,女真不算北方游牧民族(蒙古高原),它一直盘踞在现今东北的辽宁和吉林。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为了延续前金之优势,国号也称为“大金”,因为要和完颜阿骨打的金有所区别,所以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20、至此,对来自北方的有代表性的十个游牧民族(匈奴、东胡、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蒙古、鞑靼、女真……)简单做了个介绍,在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们不断地演化变迁,汉民族在与它们的不断冲突中一起书写了我们中国精彩的历史画卷,最终确立了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Three]、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
〖One〗、突厥:6世纪中期,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后控制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的广大地区。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Two〗、突厥汗国: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583年因隋分化离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并分别于630年与657年亡于唐,682年后突厥复国,共立国193年,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胁。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游牧国家和唐朝北边的少数民族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