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第一家,唐朝五大望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谁做出了第一家最大的发电厂
〖One〗、1910年,南京西华门外,这座古城的第一盏电灯亮起,大唐南京发电厂111年红色电力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随之点亮。
〖Two〗、在历经革命与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中,这座百年老厂勇于探索、敢于争先,走过一条以电力源源不断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创新之路。
〖Three〗、【强国中坚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百年老“电”百年常新!国企工匠缔造不老传奇
〖Four〗、“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快速成长为当时江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97年建成国内第一个城市环保示范电厂;近年来又建成了我国第一家燃煤智慧电厂……”大唐南京发电厂厂长王丙化说。
〖Five〗、1950年,处于恢复发展期的南京市用电需求量很大。而在大唐南京发电厂的前身下关发电厂中,1万千瓦的3号机组因年久失修,发电量逐渐仅有额定量的70%,影响南京市区电力供应。恢复供电刻不容缓,1950年起,该厂对机炉设备逐台进行恢复性大修。而大家对原产于国外的机组却似乎无从下手。
〖Six〗、“怎么办?”对技术比较了解的工人李士海反复琢磨,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汽轮机转子装在发电机上,用马达带动发电。
〖Seven〗、“试试吧。”下面的12天,李士海与班组技术人员连续奋战,自主创造了车制汽轮机迷宫板新技术,提前38天完成检修发电机组任务,确保了南京市区供电。1950年,李士海也被评为南京市首位全国劳动模范。
〖Eight〗、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如何降低污染、节能降耗,成为电力行业面对的一大课题。2013年,随着国家大气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大唐南京电厂再次投入“能源革新”,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作为大唐集团“超低排放”示范工程,率先探索实施改造。
〖Nine〗、【强国中坚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百年老“电”百年常新!国企工匠缔造不老传奇
〖Ten〗、大唐南京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现场。
1〖One〗、2014年4月,该厂工人娄琦参与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启动。他介绍,一般情况下需要4个月才能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该电厂利用2号机组大修的契机,同步实施改造工程,仅用两个月成功实现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Two〗、“大家看到我们的烟囱冒烟,以为其中还有有害气体,其实不是。”娄琦说,通过改造实现了“让烧煤比燃气还要清洁”的标准。“我们成为了大唐第一家和江苏首批‘超低排放’电厂,感到非常自豪。”
1〖Three〗、作为大唐集团首个示范电厂工程、首个超低排放电厂以及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大唐南京发电厂于2016年即启动“智慧电厂”建设。如何建设?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南电工匠”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1〖Four〗、该厂维修部工人钱玉君介绍,根据各个部门、各个专业提出的关于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模块不断的完善和优化,逐步完善区域的锅炉CT、锅炉燃料优化调整及三大项目智能掺配,形成了汽轮机机冷端优化、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远程诊断中心建设、锅炉四管诊断系统、管控中心等为核心的八个核心技术模块。同时,开展三维数字化镜像电厂、三维可视化智能检修、智慧化管控平台等建设。
1〖Five〗、【强国中坚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百年老“电”百年常新!国企工匠缔造不老传奇
1〖Six〗、大唐南京电厂“智慧电厂”控制室。
1〖Seven〗、“‘智慧电厂’可以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系统故障维护时间从原来的36至64小时,降到了8小时以内。”钱玉君表示,基于原煤仓模型及锅炉CT的配煤掺烧系统,提高了锅炉的煤种适应性和机组经济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降低了3/4左右。
1〖Eight〗、创新创造,关键在人。王丙化表示,“秉持‘让南电永远年轻’的追求,以年轻的姿态、超前的理念、活跃的思维和奋勇当先的冲劲,谱写百年南电的‘不老传奇’。”
[Two]、唐朝著名书法家排名
是楷书的四大家之一,以书法驰名于初唐,也被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和《皇甫诞碑》等。有书法论著《八诀》和《传授诀》等。
是楷书的四大家之一,擅长行书和楷书,正楷也是十分端庄雄伟的,而行书的气势遒劲,首创了“颜体”的楷书。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和《玄秘塔碑》等。
[Three]、唐朝五大望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
赵郡李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古代著名大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弟。李牧是战国时名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国柏人(今河北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至西晋时期,司农丞李楷定居于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赵县西封斯村一带),分东祖、西祖、南祖三大房,因而赵郡李氏亦称“赵国李氏”,此三房为赵郡李氏主支。
因其族大人众,李氏族人在后期逐渐徙家至赵郡(国)各县,在平棘、柏仁、元氏、赞皇,高邑、栾城、临城等县均有分布,赵郡李氏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故又称“山东旧族”,至唐末时随同其他世家大族走向衰落。
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代又被列为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势力达到顶峰。
共有17人出任宰相,出身赵郡赞皇西祖李氏的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辅佐唐宪宗、武宗等帝王创造了晚唐时期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其中李德裕历仕四朝,被后人誉为“万古良相”。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得姓,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崔明逃往鲁国避难,为鲁国世卿,一直到秦统一。
秦代,崔良十五世孙崔意如任秦大夫,其次子崔仲牟,在西汉时定居于涿郡安平县(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西晋时安平县属博陵国,其家族后人遂称“博陵安平人”。
西汉昭帝时,崔朝任幽州从事,其子崔舒、其孙崔篆等人世吏2000石级别的官职,至东汉时,有崔骃、崔瑗、崔寔、崔均、崔烈,曹魏有吏部尚书崔赞,西晋时有大司农崔洪。
南北朝时有车骑大将军崔孝芬,骠骑大将军崔宣猷等人物,隋唐时有礼部尚书崔仲方、博陵郡王崔玄暐、大文豪崔护、黄门侍郎崔民干等人物,唐末白马驿之变后走向衰落。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逃往鲁国避难,继任鲁国卿大夫,仕宦罔替,至秦统一。
秦朝时崔意如担任秦大夫,其长子崔伯基在西汉时期,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因此家族后人遂称“清河东武城人”。
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相继为袁绍、曹操门下官员,在冀州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崔林任曹魏司空,开三公封列侯之端,清河崔氏从此跻身魏晋顶级门阀之列。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大规模南渡,而清河崔氏仍根植于河北,具汉魏礼法传统,以儒家经学为本,排斥玄学,力图对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进行汉化改造。
至南北朝时,清河崔氏进入鼎盛时期,崔宏于北魏开国前期参与制定律令、官制、国号、朝仪等,崔浩辅佐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被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父子二人为北魏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并积极推动了鲜卑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时将清河崔氏列为四姓高门“崔卢王郑”之首,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有“天下盛门”之称,成为山东士族的代表,影响深远。
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并被列入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家族中还涌现了如崔颢、崔融、崔园等一大批诗人、文学家、文武状元等。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崤山以东的著姓,源自姜姓,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其后人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田氏代齐后,卢氏族人散居燕、秦等地。
其中一支便居于燕地,秦朝时有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徙居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涿人、范阳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范阳卢氏以儒学、礼学、书法等为家学名著于世,在东汉时即有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曹魏时有司空卢毓,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北魏孝文帝时定崔卢王郑四姓高门,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并称为“崔卢”,有“北州冠族,天下盛门”之称。
北魏太常丞卢静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北魏、北齐、北周三朝之帝师,其中卢景裕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的老师、卢辩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老师、卢光为北魏恭帝拓跋廓的老师,因而家族号“帝师房”。
唐代,范阳卢氏有三房位列“七姓十家(五姓七望)”之一的禁婚家,为世人所推,无比显赫,有“八相佐唐”的佳话。
其中在兴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范阳卢氏家族仅考中进士科者就有116人,文学上有“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纶等等人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