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唐朝江东氏族的一些知识点,和江东四大士族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江东四大士族
〖One〗、是指三国时期东吴四大本土家族。
〖Two〗、一是陆家,代表人物丞相,上大将军陆逊,陆逊子,镇东大将军,大司马,荆州牧陆抗。
〖Three〗、二是顾家,代表人物丞相顾雍,顾雍子豫章太守顾邵,顾雍之孙大常顾谭。
〖Four〗、三是朱家,代表人物前将军,青州牧朱桓。
〖Five〗、四是张家,代表人物辅义中郎将张温
[Two]、东吴为什么世族林立
〖One〗、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足鼎立。双方经过长期的拉锯战之后,局面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动。有意思的是东吴的战斗力成了“薛定谔的猫”,在保家卫国的时候东吴的战斗力十分高,曹魏、蜀汉都曾在东吴面前吃亏;但是孙权北伐就非常有意思了,张辽用八百人就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以至于后世戏称孙权“孙十万”。纵观三国历史,曹魏和蜀汉都以统一大业为比较高目标,但是东吴好像对统一大业并不怎么感兴趣。为什么东吴只能偏安一偶?这个问题还要从东吴的统治上面找原因,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成也世族,败也世族!
〖Two〗、基于世族的拥戴,孙策建立孙氏政权
〖Three〗、孙氏的发迹应该可以说是从孙坚开始的,在孙坚之前的孙家很难考证历史,一方面有人说孙家是孙武之后,但是也有人说孙家不过是一个小家族(注释1)。孙坚在东汉末年镇压农民起义,因此被朝廷封为三县(盐渎、盱眙、下邳)的县丞。这三县都在淮泗地区,这就大大增加了孙家在淮泗地区的影响力。黄巾起义时孙坚就是在淮泗地区招募的兵马,而之后孙坚靠这支兵马镇压黄巾起义、会师诸侯讨伐董卓。孙坚依附在袁术账下的时候被刘表部将所杀,孙家的命运就交给孙策了。不过孙坚还是给孙策留下了一些资本,比如一批军事力量(孙坚的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名将,另外还有一千多士兵)。
〖Four〗、之后孙策攻取江东,而孙策攻取江东的一个前提就是有世族的支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江淮一地饱受战乱,为了避免战乱江淮地区的世家大族纷纷迁移至江东。根据葛剑雄先生的考证,东汉末年迁于江东60多人其中有20人是江淮人(中国移民史)。江淮地区数十万户百姓渡江东去,周瑜、鲁肃这些人都是举族迁移的。前面我们就说了,孙家在淮泗地区经营许久,孙家在这些世家面前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淮泗集团(注释3)需要有一个领头人能帮他们在江东站稳跟脚,思来想去只有孙家能做到。因此陈寅恪先生表示在当时孙家的文化底蕴相比于其他家族来说是次等,但是军事力量要远强于其他家族,所以得到江淮大族的拥戴。
〖Five〗、但是对于江东士族来说他们这些外来户就是“侵略者”,是与他们抢夺生存资源的敌人,因此江东士族开始抵抗孙氏。在淮泗集团的支持下孙策开始“诛英豪”,在此次诛杀行动中江东英豪因抵抗孙氏被杀,其中代表人物为:陆康、许贡、盛宪、高岱等人。诛英豪事件过后孙策建立了孙氏政权,但是因为孙策的暴力统治导致江东士族的不满。陆康的家族是吴郡四大家族的领头人,陆康在江东士族中的地位非常高,因为陆康的死导致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许贡被杀之后,他的门客刺杀了孙策,矛盾更大了。孙策虽然建立了孙氏政权,但是并不得民心,江东士族反抗情绪高涨。孙策意识到自己方法不行,因此临终前告诫孙权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Six〗、“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东吴政权是孙氏通过暴力手段建立的,江东世族对孙氏的抵抗情绪还是很大的。昔日孙策靠威势稳定江东局势,但此时年仅十八岁的孙权哪来的威势?东吴政权能不能稳定还是一个未知数,孙权急需调整与江东世族的关系。孙权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
〖Seven〗、孙权逐步将江东世族吸纳到东吴政权中,通过联姻、谈判等手段拉拢江东世族。不得不说这一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在张昭的努力下诸葛瑾、严峻等人开始来到孙权的身边。而且孙权也在尽可能的拉拢吴郡四大家族,比如陆逊、顾雍等人出将入相,吴郡四大家族子弟多担任郡县太守的职务。东吴统治时期,吴郡四姓基本上都是世代为官,仅陆家就出了2相、五侯、数十名将军,难以计数的郡县太守。
〖Eight〗、当然了,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孙权,还是有那么一些家族反对孙氏政权,因此孙权也迫切得希望能绞杀这些布在州郡和深险之地的江东大族。孙权对山越宗族用兵非常频繁,绞杀反对者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需要对外扩地。淮泗集团是属于外来户,他们是没有什么土地的。如果贸然对外扩地,那么很容易激起江东世族的反抗。因此这些人就开始对山越宗族下手,程普、黄盖、诸葛恪等人都在持续对山越宗族兴兵,每次兴兵之后都能得到土地以及人口(一部分充军,一部分当劳工)。
〖Nine〗、部曲是指家族的私军,战争时期打仗,和平时期耕种。这些部曲绝对服从领袖,而这些领袖并不是归朝廷的人,而是各大家族的人。孙权为了巩固政权,他放任世族拥有部曲(注释4)。这个影响非常深远,正面影响就是世族越来越认可东吴政权,并且通过部曲逐渐加强地域控制力。但是负面影响是朝廷有的时候需要看世族的脸色,江东世族他们不求统一只求自保,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部曲为北伐而死,因此导致东吴的基本国策为“限江自保”。所以你看东吴在面临侵略者的时候部队战斗力很高,但是如果要让他们北伐那么他们就会消极北伐。后期世族对皇权产生了制约之势,后主都不敢轻易对世族下手(注释5)。
〖Ten〗、其实孙权也想过统一大业,但是实力根本不允许东吴北伐。孙权称帝后派上万人去册封公孙渊,结果上万人只有几十人逃回了江东。孙权欲兴兵北伐,结果大臣们纷纷谏诤劝阻,张昭(淮泗集团的代表人物)、陆逊(大将军,出身吴郡陆氏)、顾雍(丞相,出身吴郡顾氏)、虞翻等人都反对北伐辽东。这件事双方坚持了许久,最后孙权放弃北伐,并且主动登门拜访张昭,这才罢休。
1〖One〗、而且之后吕壹迫害朱据、顾雍导致群臣方案,世族潘叡多次向孙权揭发吕壹的罪行,并且扬言要刺杀吕壹。吕壹官职并不高,他怎么敢迫害重臣?而且顾雍是江东世族的代表人物,谁会主动拿鸡蛋碰石头?后世认为吕壹是受孙权指使,其目的就是要打压江东世族。但是此举并没有成功,反而不得不诛杀吕壹。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族以及孙权的态度,孙权是有心北伐的,但是碍于世族的掣肘只能限江自保。
1〖Two〗、二宫之争自毁长城,东吴走向灭亡
1〖Three〗、孙权末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夺储君之位,当时朝中大臣也开始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太子(陆逊、顾谭、朱据、诸葛恪等人)一派支持鲁王(步骘、吕岱、全琮、吕据等人)。两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孙权也洞悉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朝廷分裂,孙权最终决定不再这二人中选取继承人,史称“二宫之争”。“二宫之争”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批执政精英遭到打击,孙权自毁长城导致东吴走向灭亡。虽然孙权让诸葛恪、孙峻等人辅政,但是孙峻诱杀诸葛恪,最终导致孙氏宗室掌权,淮泗集团、江东世族开始被排斥。
1〖Four〗、孙皓继位之后频繁展开军事行动,此举遭到江东世族的一致反对,陆抗认为孙皓是在浪费国家资源以及世族的部曲。所以在东吴灭亡前世族对东吴政权是非常反感的,这就导致西晋伐吴时世族各自为政,不能统一反抗西晋,最终导致东吴的灭亡。东吴在世族的拥戴下建立,而之后东吴又在不断的平衡世族之间的关系,但是世族的自保观念导致东吴只能偏安一偶。而且东吴后期也因为没有处理好与世族之间的关系而灭亡,如果东吴能处理好与世族的关系,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些卫国战争未必就不能再上演一次。
[Three]、为什么在士族内部通婚
〖One〗、东晋政权作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士族在东晋占据核心地位。
〖Two〗、士族作为门阀政治的骨干力量,势必会全力维护门阀政治。这其中,联姻就是士族维护门阀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Three〗、在东晋,士族的联姻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皇室,二是士族,三是流民帅。无论哪一类,都是士族利用联姻巩固门阀地位,进而维护门阀政治。
〖Four〗、东晋士族联姻时特别看重门第,高级士族不会和普通士族联姻,北方士族不会和江东士族联姻,士族也几乎不会和庶族联姻。
〖Five〗、这些都是士族联姻时的一些禁忌,其目的当然是士族试图通过联姻,维护士族的血统纯正性,防止非士族瓜分自己的政治资源,避免门阀政治的根基被动摇。
〖Six〗、所以东晋士族的婚姻,几乎只和政治有关,都可以看作是政治联姻,一切婚姻都只为服务门阀政治。
〖Seven〗、由于东晋所呈现出的士族和皇权共天下的门阀政治,使得士族和皇室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
〖Eight〗、另一方面士族有时需要借助皇室的影响力来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士族又需要控制皇室以压制皇权。所以,和皇室联姻成了士族的上佳选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江东氏族和江东四大士族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