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朝的消防装备,以及消防安全起源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消防安全知识的起源
〖One〗、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古语有云: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火灾是一种经常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从最早的《甲骨文合集》到历代的典籍,都有过许多火灾的记载,所以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对火灾的防范。
〖Two〗、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上,常会看到旧时的更夫,在夜晚一边“梆梆梆”地敲着梆子报更,一边喊着“风干物燥,小心火烛。”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Three〗、更夫打更喊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我国远古时就很注意防火灭火,《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有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政”。到周朝时,对管理火政的官员分工更为细致,专门设立了司煌、宫正、司炬三种官员,对防火各负其责。
〖Four〗、据《周礼》记载,司煌负责对在国都或郊外造成火灾的事故责任人追究责任,并给予处罚。宫正为管理宫中事物的比较高长官,古人以火烛照明,容易引起火灾,宫正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宫中严守火禁。而司炬的工作是“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就是在风干物燥的二月,在城中走街串巷,一边用木槌敲着大铃,一边呼喊着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这应该是古代最早的“更夫”了。
〖Five〗、虽然我国自古就有负责防范火灾的部门和官员,但在宋代以前,尚没有独立的专职消防机构,火灾消防方面的事宜一般由治安机构兼管,对水火盗贼的防范不分家。如汉代的“执金吾”是率领禁军保卫京师的武官,京师的社会治安和消防管理统由其负责。再如唐代的“武候”是负责城市治安的人员,长安城中的各个街坊都设有“武候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城中治安,兼管城市消防。
〖Six〗、专职消防队的出现是在宋代。据《**梦华录》载:开封府城中在高处修建有“望火楼”,望火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称为“潜火兵”。潜火兵在望火楼上昼夜值守瞭望。一旦发现火情,潜火兵即刻出动,并配备有“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等消防设备,“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这差不多相当于现今的公共消防队了。
〖Seven〗、清朝的消防制度已经比较严密了。清朝在一些城市设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称为“防火班”,专门担负城内救火任务。防火班设有救火兵丁、救火义役、救火夫头,救火夫头是管理水夫的头。例如湖南官府在《救火事宜》中规定,每县须设救火夫头5名,各管10名水夫。官府每月向这些救火夫头各发工食银3钱。一旦发生火灾,水夫头要指挥水夫到现场挑水扑救,并在事后根据水夫的工作量发放酬劳,进行奖惩。
〖Eight〗、中国的消防部队制度始建于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意大利曾招募华人80人,组织管办救火会。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南段巡警总局,救火会遂由外国人手中转交清政府监管,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专门消防队伍。
[Two]、消防安全起源
消防中国古代就有过,所以不是传来的,而且这也不是一种文化或者物质。起源“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最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
[Three]、中国最早消防队朝代
〖One〗、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化公共消防队,则诞生于中国的宋王朝。宋代城市化急速发展,在人口、民居、商铺密集的城市,火灾是大患,对于专业性的消防服务有迫切的需求。
〖Two〗、同时,宋朝也是极注重政府公共职能的时代,比如针对贫困人口的生老病死问题,宋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国家福利制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支职业化的国家消防队率先出现在宋朝的城市中。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的消防装备和消防安全起源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